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实施方案
作者:晏博伟 时间:2014-10-20 点击:10323

一、学校概况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正式创办于190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地位独特、成果辉煌、特色鲜明的百年名校。

      学校现有近四千名学生,三百多名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12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名,高级教师156名,省学科带头人5名,省骨干教师23名,市教学名星9名,市学科带头人27名,市骨干教师41名,硕士40名。

      学校获得的相关荣誉称号有: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先进单位、江西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江西省校本课程研究实验基地等。

      自2007年以来,我校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连续6年全线飘红,无论是在一等奖获奖人数上还是在团体总分上多年来稳居全省第一,6年来,获一等奖人数达60人次,并有一人次荣获国家银奖,这是目前我省在该项竞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而在三优评比、课题研究等方面也成绩突出,获得省级一等奖近50人次,汪早花、陈瑶等数名老师更是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信息技术老师郭朝霞本人及指导学生多次荣获省级一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由我校周明学老师负责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已经结题,并获得良好评价。

      近两年学校投资几百万元用于更新或改造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装配电子白板系统数量达91间,真正实现了先进的教育技术班班通;为每一位在编在岗教师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数量近300台;全校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对学生机房用机和办公台式用机进行了更新换代;添置了两台大型显示屏;在教师办公楼新增了视频电脑一体机设备;购置了全新阅卷系统一套,扫描仪3台。按照要求征订教学软件,仅高中新课程资源就达1489G。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企业支持,让企业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20126月中国移动九江公司赞助安装了广播电视双向视频会议系统,此系统目前已经正常投入使用。

二、责任主体

      万金陵,男,196310月出生,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首届中小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教科所、中国科学管理院特约研究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1994年任九江三中副校长,2000年任九江市教研室主任,20069月任同文中学党总支书记,20074月任九江三中校长。201111月起任九江一中校长。

      他始终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追求幸福的教育”,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坚定地践行着这一理念,做出了较为出色的成绩,在他任九江市第三中学校长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学校荣获了“全国和谐校园”、“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创新管理品牌学校”、“全国国防生生源基地”、“全国和谐德育实验学校”、“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创新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西省和谐校园”、“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市级荣誉更是无数,办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他治校“追求至善”,为此,工作中着力营造和谐共事,奋力干事,齐心谋事,干净成事的氛围,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着力建设学校文化,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厚实文化积淀,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以教研为手段,以奥赛为支点,以管理为重心,追求一流的办学效率,培养一流的优秀人才;坚持教育创新,打造精品学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07年荣获“全国百名中学体育工作优秀校长”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创新管理杰出校长”,20093月被评为“江西首届十大人民满意校长”,200912月荣获“全国十佳高中校长”称号,2012年荣获“全省优秀中小学校长”“感动江西十大教育人物”和“江西十大高考明星校长”等三项殊荣。 

三、试点内容

      (一)前期调研:

      根据学校的软、硬件配备条件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结合我校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如家长资源、乡土资源、校友资源等,初步提出在校本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整合有效的社会资源来制定可行性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应用项目:

      1、应用信息技术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充分调动整合家长资源、校友资源、本土资源(庐山、鄱阳湖、长江等自然资源)及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等共同来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案;

      2、推进特色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阔视野拓展开发空间:让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视野更广,开发出更丰富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具有选修校本课程的更大空间;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系统,使评价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三)具体内容:

      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变化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的方式和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资源网站建设的研究。

四、试点目标

      通过本选题的试点工作,我们将实现以下目标:

     (一)促进信息技术与我校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充分整合家长资源、自然资源、校友资源、相关企事业单位等来提升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即参与人数与参与范围因信息技术的支持而跨地区、跨时间;

     (二)改革以往校本课程开发相对单一的模式,完善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利用信息技术,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让评价体系更规范,更合理;

     (三)拓展学生选修校本课程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四)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校本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实现校本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现代化及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构建有效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形成科学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六)通过试点,为九江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兄弟学校提供一套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跨时空整合社会资源来实施校本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五、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12年3月——20127月:申报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学校,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试点评价机制。

     (二)形成阶段:

      2012年8月——201212月: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同时完成硬件配备,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建立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校本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三)应用阶段:

      2013年1月——20147月将本选题工作常态化,对教师应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总结阶段:

      2014年8月——201412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成果汇报。 

六、配套政策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学校的“三级课程”体系。而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各校在执行“三级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主动参与,又需要学生主体地位的密切配合,同时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构建校本课程,促进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教学中提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校制定如下配套对应政策。

(一)实行领导负责制,成立组织机构

1、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长:万金陵校长

副组长:周明学副校长

2、试点工作牵头部门

科研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试点协作部门

学校各行政部门、各年级部、电教组

4、试点工作参与人员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全体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相关校友或社会团体企事单位等

(二)完善学校相关机制。

1、认真研究并制定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中应用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推动校本课程教学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校长负责,专家引领

      1、校长是本试点选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次试点的相关工作。

      2、分管副校长周明学老师有着丰富的校本课程教学的管理经验且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是江西省校本课程研究的专家型教师。

     (二)骨干实施,投资加大

      1、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选出一批骨干教师来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

      2、在为满足特色校本课程打造的需要,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建设。

      3、提高校本课程教师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方面的待遇。

     (三)完善制度,争取支持

      1、认真研究并制定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中应用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推动校本课程教学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3、争取市教育局和其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引入企业等社会团体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

    (四)培训与管理:

      1、对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

      2、提高学校科研处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由科研处制定每学期的校本课程动态选修制度和完善的评价制度;

      3、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在校本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登记和检查。

八、预期效果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方面能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更大的视野、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呈现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多,在建构电子评价系统的基础上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使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呈现出多元化、丰富性、共享性、特色化等特点,同时,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方面

      学校建立校本课程动态选修系统之后,每个学期学生选修校本课程的余地更大;因为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后,学生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对校本课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效果

      在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教学融合的规律下,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下,为九江市乃至江西省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如何整合有效的社会资源来打造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总结出更多的经验,为兄弟学校提供更多的借鉴,进一步打造出更优质的校本课程,为江西省乃至全国校本课程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