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江日报:把职业做成事业——访江西省骨干教师、九江市一中科研处主任周明学
作者:九江一中 时间:2004-9-12 点击:11517
○九江日报记者  刘海勇
 
  盛夏。陌生的采访对象,轻松的采访氛围,周明学老师的谈吐如清泉。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教学、读书、写作、研究是周老师人生的主旋律。
 
教学:“相思成灾”
 
  去年11月份,周老师出差到上海参加一个学术会议。5天后,当周老师返回教室时,黑板上的“相思成灾”4个大字让他热泪盈眶。
 
  记 者:有那么严重吗?你在教学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
 
  周明学:在我出差期间,校方本来安排了老师代课,我是回来之后才知道,是学生们提出用“调课”取代“代课”的。我从1992年开始任教高中,常年跨高中3个年级教学,周课时在10节以上。其中任教的文科毕业班有12届,高考历史科均分有8届超过省市均分(其中3届文综考试未计),有12名学生上了北大。在历年的学生评教中,“最满意”率多年位居全校第一。一方面,由于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从而让学生完成了从“记历史”到“串历史”的转换,学生觉得听我的课轻松有趣。另一方面,我在上课时不惟书,平时我收集了大量的相关素材,信息量大,寓教于乐,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从历史这门智慧学科中真正增长智慧。
 
  我认为仅仅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是不可取的,我希望把“职业”做成“事业”。我觉得教书不应该是低水平的、简单的重复,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搜集、积累、创新,同教一本书,每年都要有新意,常教常新,否则就成了“教书匠”。讲解历史不是演绎法,而应当是归纳法。我梦想做一名学者,教书教了十多年了,我仍然坚持备课,我的妻子说我是用一生的时间备一节课。或许,这就是学生爱听我讲课的原因。
 
科研:“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周老师爱读书,家有藏书3000多册。作为学校科研处主任,周老师每年都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炉。
 
  记 者:中学教师的科研任务有那么重要吗?
 
  周明学:我担任学校科研处主任后,主要负责课题管理、师资培养、网络建设等方面工作。目前学校已承担了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50多项,如项目的申报、立项及中期检查、跟踪、验收等。在校园网络应用方面,学校已是北京四中远程教育江西基地。
 
  我喜欢读书,喜欢旅游,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念。每年暑期我都要自费到一些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并尽可能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几年下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发表论文市级19篇、省级21篇、国家级4篇。
 
  记 者:长期坚持读书,生活不觉得单调吗?
  周明学:书到用时方恨少哇。读书不仅是个人提高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实,读书、读好书,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如果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读书人厌倦读书,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认为阅读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小学教师必须读书,老师只有在充分占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我的论文《中小学教师必须读书的四大理由》,从教师职业的要求、教育改革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成长的要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学习中积累,在学习中发现,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提高。我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了新编的历史课本中一些明显的史实错误、文字错误、标点错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我将自己收集的教材编、校错误进行了整理,并动手写了《致陈至立部长的一封公开信》,陈述了我对教材中存在的错误的看法。
 
  有时为了查找、核实一个历史资料,要翻阅大量书籍,甚至向母校教师、从未谋面的学者请教。如《九国公约》为什么是平等条约,我多方请教和查找资料,仍未解决,最后冒昧地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著名学者、70高龄的张振昆鸟  研究员写了一封求教信。我与张先生素昧平生,没想到他很快就给我回了信,作了详细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从此也就成了忘年交,常有书信来往。
 
育人:“我用感谢为你们送行”
 
  周老师也有伤感的时候。每年高考前夕,也就是学生即将离校的时候,师生之间的那种依恋,会让周老师在拥有一种成就感的同时,又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
 
  记 者:你怎么理解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周明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差,但学生本无好与坏之别。人各有所长,一门或几门功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就没有出息、就不能成材,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尽管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成绩差的学生可能上不了大学,但在将来他对社会的贡献不一定小,他的生存、发展仍然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不是歧视。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应该从校园开始。
 
  做一名好教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仅仅从个人的教学成果方面去考虑,当然是高升学率。我赞同“多元智能”的观点,对此采取的办法是,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我除了尊重他(她)、多鼓励他(她)之外,有时送一本音乐方面的书籍等。这,对于老师来说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我总觉得是学生培养了我。学生们求知欲渴的眼神,让我不得不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师生感情,令我终生难忘。每当毕业班的最后一堂课行将结束时,我的语言是哽咽的,我只能说:“我用感谢为你们送行”!
 
  记 者:学生对你的印象怎么样?
 
  周明学:教师从事的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工作,学生对你的信任,是对你的另一种回报。有的学生上了大学几年了,还记得我,每逢寒假、暑假,还来找我交流思想,谈学习、谈未来、谈人生。
 
  学生受教育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多了,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深了。每年校庆文化节期间,学校都要开设学术讲座,我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教育、国民教育。学校团委定期组织“濂溪读书社”活动,我通过与学生座谈“文学与历史”等话题,从侧面深化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通过开展对“水浒”的大讨论,让学生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求。以“马家军调查”事件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对“赵瑜、马俊仁谁是谁非”的大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对多元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的感情是纯朴、真挚的。有时候,学生想方设法打听到了我的生日,并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老师的友谊。一名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我生日那天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报纸复印后送给我,说,周老师,你的生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你的人生也将是辉煌的。
我不求辉煌,我只想做一名好教师。
 
       原载《九江教育》2004年第4期、《九江日报》2004年9月12日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