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江广播电视报:以天下为己任 为天下而读书——访百年名校九江一中
作者:九江一中 时间:2006-9-22 点击:11650
本报记者   廖世杰
 
  “承传千年史,铸就百载魂”,这是2002年九江一中百年校庆时候,现任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题赠一中的贺词。
  九江一中创办于1902年,其前身为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所创办的濂溪书院,直接历史已百年,间接历史近千年。
  “千年学府,百年学堂”, 深厚的历史沉淀、人脉积聚无疑将会是九江一中得以长期延 续、繁荣的文化基础。
优秀的人脉
 
  9月18日,秋阳高照,遍布校园的桂花渐已开放,空气中弥漫着泌人心脾的清香。
  九江一中的操场上,高一新生正在军训。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挂着汗珠,更是挂着每一个孩子斑斓的梦想与期待。
  面对这些学生,记者想起同行说过的一句话: “这么多年来,在这个学校进出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成为了栋梁,这是这所学校的财富也是未来将进入这所学校学生的财富。”
百年来,学校共培养了3万余名学生,人才辈出,其中不乏颇有影响的杰俊之才,比如说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蒋彝,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周遇奇,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等。
  恢复高考以来,共向高校输送优秀学生万余人,其中还出过4名省高考状元。目前,从一中毕业的正在攻读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就达300多人。
  本报首席记者梁坚曾经在《我们拿什么做教育的评判尺度》中这样评价九江一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所学校所沉积的特色之一,就是其神通四海的人脉。一个刚毕业的九江一中学生将有可能在京畿要地或者异国他乡遭遇同学。那些曾考取名牌学校的一中同学未来可能成为下一届同学的好校友或者贵人。同为九江一中子弟,立业发展也许将会取得更多的帮助。
  这种优秀的人脉是一般中学所不具备的。”
  事实证明,这是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的九江一中,所能够给予九江一中子弟一生的发展潜埋着的一个巨大人脉资源优势。
 
让父老乡亲更满意
 
  正在军训中的操场是热闹的,校长办公室同样不安静。
  “最近真是特别忙,一开学事情就多。”见到九江一中校长游华新的时候,他正忙着同一位副校长讨论工作。
  我们随意拿起《九江一中报》,眼睛不禁为之一亮:整整三版面登载着截止8月7日录取本科院校的学生名单,共719人,尚不包括上了一、二本线但放弃录取的49名学生,录取北京市院校的学生达79人,录取上海、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市院校的学生均在40人左右。
  应该说, 一份详细的录取名单,会比一组纯粹的统计数字更有说服力。浏览着这份"题名金榜",记者想起暑期一些市民对九江一中今年高考质量的批评质疑,当然更想知道作为校长的游华新对此的想法。
  面对我的问题,游校长坦然笑了笑,说:“我们始终认为,老百姓对一中的批评、质疑,倾注了他们对一中的关注、关爱与殷切期望,我们不仅应理解之、珍惜之,更应化作工作动力,把一中办得好些、更好些,让九江的父老乡亲更满意。”
  整整一个暑假,一中的领导、老师们就是在找问题、议对策、定方略的繁忙中度过的。"我们通过行政工作研讨班、班主任工作研讨班,今年就找出了10多个问题",随着新学年的开学,一系列强化、细化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相继出台:
  ———班情、教情分析制。暑期,各年级工作组对本年级各班的发展状况及所有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认真的分析,更换了4位发展状态不理想班级的班主任,调整了5位“教学距离超过正常值”的课任老师,“这样做效果比较理想,因为可以积极促进老师的工作”。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落实是明确教学各环节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游华新说。教务处一名副主任主抓此项工作,做到“周周有检查,每查有反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本组教师常规落实负主要责任,各教研组每月利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集体检查教师备课,上下联动一起抓;由科研处牵头,组成联合听课小组已听“推门课”(即事先不打招呼听课)近20节,大力强化对授课这一教学核心环节的检查。
  ———实行分层教学。“这种做法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提高有很好的作用。”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度大的实际情况,以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相吻合为出发点与归宿,虚实两手大力推进分层教学。“实”即通过强化日常教学管理,确保四个“分层”(教案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测试分层)落到实处;“虚”即由科研处牵头,对分层教学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总结提炼,走出一条分层教学的有效成功之路。
  ———实行弱势学科强化制。利用周六下午的时间,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将弱科相同的学生组成学科基础强化班,由老师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梳理、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理解每周所学知识。“这条措施实行以后,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效果很好。”
  ……
  面对一条条新举措,记者不免有些眼花缭乱,但从这一条条新举措中,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中的老师们那一颗颗火热的心,感受到百年名校的丰厚底蕴与非凡气度。
 
把“关爱每一位学生”落到实处
 
  “每一位孩子都承载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希望,承载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未来,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选择了天大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强化关注、关爱的意识,一定要把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这是校长游华新在之前几天的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的一席话。
  “以前有的老师一直在做,但学校没有要求,所以有的老师也一时没有意识到。”将“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从理念层面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这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在以班级为单位的现代教育体制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关注、关爱,那无疑是一件难事。
  “是很难”,游校长点点头,表示认同,“但是,每一位老师都行动起来,那就会化难为易,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关爱就可能落到实处。”
  一中的老师们正在行动中。高三的老师们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学生朋友,高一、高二的老师们也紧随其后,已经找到或正在寻找自己的学生朋友。
  除了每一位老师都必须与授课班级3至5名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外,学校还就非班主任老师积极自觉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每学期必须协同班主任开好两次班会,进行3次左右的家访,参与家长会听取意见、建议等。
  说到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这个话题,记者自然想到家庭贫困学生的扶帮问题。“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一中对学生、对社会的郑重承诺。这些年来,要感谢广大老师与家长的热心、社会各界对一中学生的关爱,使得不少家庭贫困的学生都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当然,今年的任务还很重很重。”游华新的语调中透着些许的沉重。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中就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每年都会有200余名学生得到资助。倡导与一名家境贫困的学生结对子,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也是一中新学年“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游校长和王书斌副校长等都有了各自帮扶对象,每月按时资助200元的生活费,“中层干部、共产党员和一些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资助对象”,关爱之风在一中校园正日渐浓郁。
  在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严重功利化的今天,在九江一中,记者听到了“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的理性呼唤,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更加理解了九江一中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根基所在。
 
素质教育的思考
 
  在一中采访过程中,刚好碰到前来为孩子转九江一中就读的中国联通九江分公司老总王小平先生。
  “为什么选择九江一中呢?”王总面对这一话题可是兴味盎然,他说,他对包括九江一中在内的南昌、临川、鹰潭等数所省内知名重点中学都作了详细了解,“最后选择了九江一中,因为一中的教育理念吸引了我,作为老总,我要选员工,首先看的是有没有责任感,没有责任感那就什么事也做不好。一中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我非常赞同”。
  游校长似乎遇上了知音,显得特别兴奋:“早在95年我们就确认了我们一中的培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三有’(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四会’(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创造)的人,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这一培养目标既是我校教育理念的产物,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其核心就是‘打基础,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十多年来,九江一中的老师们始终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重点中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管理特色,“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的课程特色,“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被誉之为“江西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正因为九江一中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一中学生进入大学、走向社会后具有更强的持续发展的后劲与活力。2002年毕业于一中普通班的学生徐振强,当年以较优的成绩考入山东医学院,今年本科毕业,又考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生。“这样的例子在一中学子中举不胜举,一中的学生心气就是高些。”一位老师不无自豪地说。
  面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一中的素质教育还能坚持的了么?记者不无忧虑地提出了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游华新显得有些沉重,但却理性,沉稳。他认为,参与高考竞争是每一位高中学生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努力让学生打牢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努力提高应试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但是,我们更要对学生们的明天负责、后天负责、一生负责,让学生在高中这一人生打基础的最重要阶段,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良好发展,包括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的个性心理,会与人相处的良好品性,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等等。“我们会把握好提高应试力与全面素质发展两者的关系的。”游华新说。
  从老师们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让记者的忧虑又消去了几分。在许多学校被取消的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活动等与高考似乎无关的必修课,在一中是受到学生热情欢迎的课目,旨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发展兴趣特长的校本课依然在开设,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收获,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着极大帮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依然在进行;周末学生集体活动依然红火,“学生也是在集体活动中得到成长与发展的”。……
  在采访快结束时,我们又听到一则叫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的小故事:瑞昌一名叫邱玉情的女同学被录取九江一中的农村班,因为有老师告诫她,“九江一中是搞素质教育的,你还想不想考大学”而迟疑徘徊,后来看到九江一中今年高考的录取名单,才兴高采烈地来了一中。    “原来素质教育也一样也可以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校长,一定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送别记者时,游华新校长再次强调说。
 
       (原载《九江广播电视报》2006年9月22日)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