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三制”德育模式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5-12-8 点击:14701

 “三三结合”德育模式就是要坚持 “三位一体”“三养一体”“三观一体”相结合。 “三位一体”,指的是德育的三个渠道,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三养一体”指德育的三个内容,即行为养成教育、道德养成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相结合;“三观一体”,指德育的三个核心,即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第一章   德育“三三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 学校教育主导学生发展,“三位一体”彰显德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是中学生赖以生存、成长的环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学生的成长施加影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关系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具有一种权力和威力,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言行品德;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学校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积极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很好的补充,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社会教育伴随我们的始终,构成我们接受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一体,两两之间既互有区别又互有联系,排除其中任何一项,或对它们任何一项避重就轻,那都必将使受教育者成为一群精神残缺的人。在教育中,我们应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当中起到平衡连接的作用,努力寻求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弥补各自的不足,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发挥三者之间的最大合力效应。只有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才能促使教育收到“完满的效果”。

二、习惯养成奠定发展基础,“三养一体”铸就学生灵魂

养成教育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逐渐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著名行为教育家詹姆斯指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

道德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腐败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了学生的心灵。因此,在中学生中出现“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等不良倾向。加强道德养成教育是有效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最有效手段。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使人具有良好的理想、使命感、责任心和好学、勤奋、坚毅等优良品质,是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最坚实的基础;可以促进个人社会化的进程,引导人正确看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乃至国家与整个人类的关系。为抵制消极、腐朽因素的影响,创造学生成长的客观良好条件,学校必须加强道德养成教育。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灵魂教育。人格的高下,是一个人生存价值和道德素质的集中表现,可见人格在人的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既是现代学校优化人才素质的重要目标,也是教会学生“会做人”、“懂生活”的必要措施。毋庸置疑,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中学生人格教育也已逐渐成为教育者日益关注的崭新课题。

我们的教育应把行为养成教育、道德养成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独立选择精神,自由创造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精神,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精神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奋斗精神。只有充分体现他的独立人格,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才能显示他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社会也才能显示其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世界观教育塑造信念,“三观一体”定位德育航标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三观教育本质上就是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把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融入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突出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德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青年学生不仅有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第二章   德育“三三结合”的要求和措施

一、构建立体德育网络,强化六支队伍建设     

多年来,九江一中在德育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

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将构建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德育网络,图示如下。

德育网络要具有如下特点:

    1、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横向沟通;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建设、校园科技文化等互为一体。实现 “三位一体”“三养一体”“三观一体”的目标。

2、体现九江一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

3、贯彻落实“管理要严、措施要实、理念要新、特色要亮、效果要好”的二十字德育方针。

4、促使德育四个系统,即德育认知系统、德育实践系统、德育环境系统和德育帮扶系统更臻完备。

  5、日益创新德育载体形式,不断丰富德育载体内容。

 现将我校德育工作网络图绘制如下:  

为此,学校将强化六支德育队伍建设,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

1、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主管德育副校长协助,成员由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年级部、保卫科、总务处、工会、团委、党支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年级德育指导小组。

指导小组由蹲点校级领导负责,由年级领导小组成员和班主任组成,对全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点对全年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进行监督。

3、班级德育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具体落实实施德育教育计划。

4、行政值周监督小组。

值周长负责,值周教师和值周班级学生为成员,每日对全校的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监督检查。

5、家长委员会联络小组。

家长委员会会长为组长,家长委员会年级分会会长为组员。联络小组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与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6、社会协助小组。

外聘的法制副校长为组长,外聘校外辅导员及保卫科部分成员为组员。协助小组协助学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各种讲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搭建“三维”育人平台,拓展各种德育渠道

1、用好学校德育主阵地,发挥 “四个主渠道”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22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及途径,为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探究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九江一中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 “四个主渠道”的作用,用好各种德育阵地。

1)班主任是德育主力军,用好“班会课”这一主阵地

在德育工作的队伍中,班主任是一支重要的主力军,以班级管理为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传播的主渠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运用好班会这一德育工作的重要主阵地。

每班每周必须召开一次班会,常规班会与主题班会结合进行。

主题班会两周一次。班会主题由政教处确定并拟定主题内容,编制打印,提前分发。班主任应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健康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

无论是常规班会还是主题班会,班主任都要认真组织,要有书面计划,有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政教处每周对班会课进行检查,每学期抽查两次班会教案,积极开展班会课公开活动,每学年要举行青年班主任技能竞赛。

2)团委是学校德育重要渠道,用好“团队活动”这一主阵地

学校团委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自身优势,在学生中有规律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应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利用纪念日,节庆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读书活动、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祭扫烈士墓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感恩励志教育。

团委要精心安排每周团队活动,并加强评比检查。

3)体艺中心也是学校德育主渠道,用好“艺体活动” 这一主阵地

体艺中心工作职能主要是具体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加强艺体类课程及教学管理,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学校的大型艺术、体育活动和协调对外艺术、体育活动的开展,协助学校团委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指导班级文艺、体育活动,发现和指导学校特长生。体艺工作从工作职能上看,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再现。

体艺中心要强化广播操和跑操管理,将其打造成九江一中的一大亮点。

4)政治教师也是德育主力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传播的“主渠道”之一,政治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感观,让学生自觉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2、挖掘家教资源,沟通家校桥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基础,父母思想意识、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独特的,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为此,学校将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家庭进行联系。

1)家访、电访

班主任、任课老师每学年对市区学生要进行一次家访,每学期电访每位学生家长,要做好家访或电访记录。

家访或电访时要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家庭的生活、学习条件,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文化水平、特长、性格特征等),学生成长的基本过程、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

家访或电访要达到寻求教育学生的良策、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的目的。

2)家长会

每学期召开二三次家长会,形式可以多样,如全体家长会、尖子生家长会、后进生家长会、临界生家长会、特长生家长会。班主任要向学生家长通报本学期学校教育工作基本情况、班级基本情况、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协商如何家校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布置好教室环境,认真备会,做好课件。

3)书面联系

班主任要利用飞信或校讯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学校、班级教育教学动态和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每月填写一次《家校联系本》,每学期结束前填写好《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学生操行评定的撰写,要有“四性”——全面性、针对性、发展性、鼓励性,要“三化”——情感化、具体化、规范化。

4)开办家长学校

学校关工委、政教处、科研处、年级部每学年要向初一、高一学生家长发放家教读本和家教报纸,编辑优秀家教论文集,在开放周期间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以达到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的目的。

5)成立家长委员会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年级成立家委员会分会,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会议。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用社会资源   拓展德育渠道

 学校要与公安、法院、部队、社区、厂矿、高校等部门建立联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1)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学校要与校外宣传机构(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建立联系,一是让宣传部门及时报道我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二是争取宣传部门为学生出版更多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和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三是与宣传部门共同组织各种演讲会、专题报告会、读书活动,广泛推动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2)以警民共建文明学校为依托,开展法制、交通安全和禁毒教育。
   (3)与武警部队建立联系,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消防安全演练,进行高一新生军训。
   (4)与社区、敬老院、厂矿等单位建立联系,开展志愿者活动。

三、强化四大习惯养成,提高学生人格素养

1、注重四大习惯养成,强化学生行为文化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要坚持从实践原则出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坚决执行《九江一中学生行为十不准》,注重学生四大习惯的养成教育,即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和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学生行为文化,提高学生的行为、道德、人格素养。

2、规范升旗仪式,强化广播操管理

周一升旗要规范仪式程序,队伍集合要快、静、齐,进退场有序,队列整齐,态度认真,动作规范。全体老师、同学在升国旗过程中应肃立,行注目礼,聆听国旗下讲话,并始终保持肃静。学校要把升旗仪式纳入班级德育常规综合评比中,并适时予以公布。

政教处、体艺中心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广播操质量,做到集合站队快静齐,不与同伴来嬉戏,压准节拍来健体,动作优美有朝气。用二三年时间将广播操、跑操打造成九江一中的一个德育亮点。

3、监督检查须到位,树立典型促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四大良好习惯,学校必须加强监督检查,要多管齐下,做到每日有检查,每周有通报,每月有表彰。

政教处、团委、体艺中心要坚持开展“文明寝室”“温馨教室”“广播操优胜班级”“行政值周优秀班级”“校园文明护卫活动优秀班级”“优秀黑板报”“濂溪之星”“学习标兵”评选活动,每学年每班要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单项积极分子”活动,以宣传文明学生和先进班级的事迹,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后进。

四、确立三观教育目标,开展特色德育活动   

走过111年历程的九江一中,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而读书”的祟高精神传统、“严、实、诚、勇”的校训、“尊重科学,崇尚民主,善处平庸,追求卓越”的治校办学精神,确立了“三有”“四会”“打基础”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健康的身心素质”“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创造”的新时代优秀人才,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要让良好的素养内化成学生的品性,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为此,我校要精心打造以下德育特色活动:模拟联合国活动、“远足”综合实践活动、“濂溪之声”诗歌朗诵会、高一新生军训、秋季运动会、“濂溪之声”大合唱、校庆文化节、元旦迎新活动、首都高校冬令营。通过这些活动来展示学生才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创造力,磨砺学生意志,树立学生远大理想。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环境育人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升学校教育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理想、意志、思想和行为,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营造德育文化氛围。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结合学校实际,着力打造教室、寝室、校史馆、宣传栏、走廊文化。分别开展一次“温馨教室”“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规范教室,室外固定宣传栏。走廊悬挂绘画、书法、名人名言、警示语等图画。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文化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挖掘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厚实德育文化积淀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我们将通过以下措施来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特别是校园文化艺术节。

2)利用班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校史教育,甚至可以利用“九江一中校史馆”“”等平台培育和强化学生的“一中意识”和“一中精神”。

3)创建校园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级可以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5)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九江一中可以秉持“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原则,将目前的“濂溪之星”评选活动拓展延伸,启动全方位校园明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可以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精心打造属于九江一中的“星光大道”。

3、健全校园制度文化机制,创设德育文化规范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1)学生在校内要穿校服戴校牌,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要求使用普通话,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教学楼有明显的楼名,校园迎门处设立永久性标语牌,激励老师敬岗爱业,学生勤奋学习。雕塑要有寓意、要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宣传栏要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教学楼走廊墙壁悬挂与中国传统文化或校史相关的名人名言或画像等,教室内前黑板上方悬挂国旗和班训,黑板两侧挂《校园常规》和课程表、时间表,后墙办学习专栏。

3) 学校办工楼要悬挂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双语标语,走廊墙壁悬挂科学家画像,实验室内张贴实验操作规范。

4) 餐厅墙壁要悬挂宣传科学饮食,讲究饮食卫生的标语,就餐时播放轻音乐。

5)搞好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可由学生自己设计适合自身特色、个性的载体为主,要有宿舍名和舍训。操场周围要设计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宣传和标语口号。

上一篇:桃李春风冠集英——九江一中2014年德育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