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江日报》:70年前的九江一中毕业证现身浔城
作者:九江一中 时间:2007-4-26 点击:13634

吕乐群 记者田超成

  近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的吕乐群医师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民国时期的老毕业证,70年前的九江一中(省立九江乡村师范学校)毕业证现身浔城。该证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了70年前九江一中毕业文凭信息,见证了千年书院、百年学堂的发展和振兴。

  这张已经泛黄的毕业证长40厘米、宽27厘米,为棉白纸质地。楷书印刷加毛笔手工填写。共有五枚印章,压在照片左上角的为篆体“江西省教育厅”大红方印,及一枚“毕业会考及格”的长方形兰印。照片的上方为一张“国民政府印花税票•壹角”的税票,上盖“江西省立九江乡村师范学校征税阅办”小方形兰印章,毕业证的正中央上方盖有篆书“江西省立九江乡村师范学校”大红方印学校章。下方为“缪正之章”的校长私章。毕业证的四周饰有“飘带纹”的花边。该证在全国都属首见,留传下来非常稀少,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九江一中百年志》记载,1933年“江西省立第四中学”奉命改为“江西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当时的教育目标是:“1、养成诚实无欺之青年;2、训练刻苦耐劳之青年;3、培养雪耻负难之青年;4、造成健全之国民;5、预备智仁勇兼备的乡村领袖人才;6、培养健全的乡村建设人才。

  1937年元月学校确定这年为心理建设年,并制订了心理建设方案。方案规定以诚字为心理建设之原动力,以智仁勇为心理建设之目标,并按智仁勇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提高程度、辩明是非、努力服务、修养品性、锻炼体魄、培养正气等方面实施教育。

  1937年前后,当时的初中课程表主要为“公民、体育、卫生、国文、英语、算学、植物、动物、化学、物理、地理、历史、劳作、图画、音乐。”1937年下半年,日军沿长江直上近逼九江,经省教育厅批准“江西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搬迁至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

  1946年2月抗战胜利后学校又迁回九江市甘棠湖畔原址。1980年学校改名为“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至今。

  该毕业证的主人叫叶蔚春,当年十八岁,系湖口县人,在该校初中部普通科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签发日期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三十日。查《九江一中校友录》叶蔚春为1937届初中部乙组学生,与著名文学家梅白是同班同学。

  梅白,湖北黄梅人,五十年代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毛泽东的“半字之师”。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初期,印发《到韶山》一诗。主席虚心地向梅白征求意见。梅曾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这一句应改“哭”为“咒”更好。毛欣然接受了梅的意见,称梅是“半字之师”。“哭”也就改成“咒”。另外,《到韶山》诗最后一句原为“要使人民百万年”,梅又提出不妥,说这句有口号之嫌。毛泽东由是就将这句改为了“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张饱含艰辛、见证了沧桑巨变的老毕业证书,将告诉和平年代的莘莘学子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原载于《九江日报》2007年4月22日)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