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杨伟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九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6-12-26 点击:6318
 

聚力创新开放  加快绿色发展

      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九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杨伟东

2016924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九江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九江市第十一次代表会议,是在我市进入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聚力创新开放,加快绿色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一、历经五年共同拼搏,未来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去年底,生产总值接近2000亿元,人均突破6000美元。财政总收入恢复到全省第二位,县县财政过10亿元,有7个县(市、区)过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倍,年均投资突破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翻番,工业主导发展的格局更加凸显。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居全省首位。

  五年来,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城镇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了50.6%。中心城区从“两湖”时代迈进“八里湖”时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品位明显提升、管理有效加强。全市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14.5万户。县城建设力度加大,镇村联动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翻番、县县通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五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效。集体林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改革在全国创造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行政审批、市场管理、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及公车、户籍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进程加快,沿江开放开发纵深推进,九江口岸功能进一步拓展,九江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60亿美元,外贸出口近200亿美元。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财政累计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突破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长近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翻番。扶贫攻坚深入推进,贫困人口减少21.67万人。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法治九江、平安九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十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市”。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百千万”活动,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得到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反对“四风”,严肃查处了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群团工作全面加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为指引,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我们科学谋划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确立“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构想。“新工业十年行动”得到全市上下的广泛认同,成效初步显现。我们奋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项目、扩固投,降成本、优环境,抓改革、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公众安全感指数列全省第一位。我们有效推动了一系列攸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谋划了高铁、机场、环庐山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了一批投资过十亿、百亿的重大新工业项目,成功推进庐山设市,积极建设赣江新区,一批工业园区(开发区)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新步伐。我们成功战胜了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大洪久汛。顶住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长江、鄱阳湖超高水位压力,打赢了防汛抗洪这场大仗、苦仗、硬仗,确保了江河湖库堤坝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着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常委专题办公会、“五环链接”抓落实、政企“茶叙会”等机制,确保工作快速有效推进。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严格执行“一准则两条例”,开展党员干部赌博、“违插”、收送“红包”、“微腐败”等专项治理,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九江的发展,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九江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共产党员、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浔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九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折腾,不徘徊,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坚持立足市情,走符合九江实际的发展路子,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所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法宝;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汇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坚强保证。这些,都是在砥砺前行的拼搏中得来的,都是在赶超进位的奋斗中得来的,都是在攻坚克难的担当中得来的,需要我们百倍珍惜,长期坚持。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特色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民生事业存在短板,少数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率先全面小康的任务还很艰巨;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束缚仍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能力本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四风”问题、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需要持续深入推进。

  我们必须知不足而奋进,明短板而图强。需要改进的,哪怕再困难,也要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需要加强的,哪怕再艰辛,也要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

  二、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坚定奋进

  再过五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站在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重要关口,必须把准历史方位,踩准时代步点,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的新征程。

  这个阶段,艰巨的使命亟待我们奋力担当。谋求九江崛起,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市人民多少年来的不懈追求。现在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不到五年时间,率先全面小康进入攻坚决胜阶段,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没有任何推脱的借口,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唯有保持决战的状态、冲刺的劲头,全力跑好“接力赛”,赢得“决胜局”。

  这个阶段,叠加的机遇呼唤我们奋发有为。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昌九一体化和沿江开放开发的纵深推进,赣江新区建设的聚焦聚力,极大提升九江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在全省区域布局中的战略作用。如果不积极融入,不主动作为,我们就会贻误良机,延误发展,耽误事业。

  这个阶段,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奋勇克难。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国内民间投资放缓,给我市经济平稳发展带来冲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倒逼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区位条件和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国高铁网尚未覆盖九江,竞争态势更加激烈。我们只有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才能克服艰和险,赢得时和势。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实施“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发展战略,突出以“新工业十年行动”带动“五化”协同,以聚力创新开放加快绿色发展,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优化政治生态,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确定这一总体要求的基本考虑是,与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精准对表,与历届市委的工作一脉相承,与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呼应契合。

  九江全面崛起,是一个继承开拓的新征程,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加全面。在目标定位上,就是要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在发展战略上,就是“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在重点举措上,就是建设“开明开放、创新创业、宜居宜游、共建共享、实在实干”的九江;在现实路径上,就是要深入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以沿江沿路为主骨架,支撑带动“一心两翼三板块”,在推进T型崛起中实现九江的全面崛起。

  百姓更加幸福,是率先全面小康的题中要义和更高要求。既要兜底线,补短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任何一户贫困家庭掉队;更要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项,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拿出真招硬策,让老百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实现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发展是永恒主题,新工业是“牛鼻子”,创新开放是“主引擎”,从严治党是“压舱石”。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追求既重增量更重质量、既重速度更重效益的绿色发展,实现强市与富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保护的有机统一。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列,高于沿江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元台阶,“新工业十年行动”取得全面突破,“五大九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九江样板。具体地讲,就是创新动能充分激发,创业源泉充分涌流,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人才总量和密度明显提升;山水文化名城全面唱响,美丽宜居乡村全面覆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大气包容的开明胸襟充分展现,合作分享的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双向开放高地的地位更加凸显;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居环境全国一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翻番,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进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全面巩固。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实干定力,始终把握好五个关键方面:

  第一,必须坚定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才能致远;坚定执着,方能成事。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央和省委提倡的我们坚决响应,中央和省委决定的我们坚决照办,中央和省委禁止的我们坚决杜绝,不分心、不走神、不偏向。

  第二,必须突破观念的瓶颈。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就要突破思想观念的瓶颈。必须坚决破除自迷自恋、坐井观天的思想,坚决破除得过且过、亦步亦趋的思想,坚决破除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思想,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气度,对没有历史先例的敢于想,对没有明文规定的敢于试,对没有现成经验的敢于闯,让解放思想的旗帜在九江全面崛起的征程中高高飘扬。

  第三,必须挺起担当的脊梁。只有敢担当、能担当,才能打硬仗、打胜仗。面对全面崛起的艰巨任务、率先小康的庄严承诺,需要我们从九江事业出发,从群众利益考量,从具体事情做起,不推责,不避难,不拖事;需要我们勇担发展重任,勇破艰难险阻,勇立改革潮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善作善成;需要我们攀高比强,奋发图强,做九江事业的铮铮铁骨、坚挺脊梁。

  第四,必须恪守为民的情怀。九江全面崛起,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率先全面小康,目的为了人民,成果惠及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常怀为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让九江的发展更加惠民,让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我们的事业才能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中不断向前。

  第五,必须凝聚干事的合力。凝心聚力,共识共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取得一切胜利的基础。现在全市干事氛围浓,发展势头好,需要倍加珍视、倍加维护。每一位同志都要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做到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各建其功。

  新的征程催人奋进,新的目标靠人奋斗。肩负组织的重托,面对群众的厚望,必须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担当使命,排难奋进,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事业、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三、以新工业十年行动为主抓手,推动九江全面崛起

  九江作为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前沿阵地,作为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高地,作为全省推进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核心要地,区位独特,地位重要。必须抢占先机,主动作为,以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为引领性、驱动性、主导性抓手,全面带动“五化”协同发展,加快提升产业爆发力、双创驱动力、开放吸引力、城乡支撑力和环境承载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二十国集团于杭州峰会上签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九江作为江西的老工业基地,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是贯彻新理念、顺应新潮流、推动新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打造经济升级版、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不二选择,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阶段特征和九江市情的崛起之路。

  1.着力构建新工业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着眼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传统优势产业支撑、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加快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以提质提效提速为方向,以高新高端高智为引领,以集聚集群集约为手段,全面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与质量“双量齐升”。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按照“培植增长点,打造引爆点,强化支撑点”的思路,瞄准技术前沿和产业前端,引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绿色食品产业,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北斗导航等产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实现龙头企业倍增、产业规模倍增、示范基地倍增、知名品牌倍增。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推进石油化工扩能升级、钢铁有色精深加工、现代轻纺品牌提升、电力能源高效利用;加强与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合作,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后端终端产品。大力推进优势产业裂变升级。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为纽带,建立产业协作联盟,推动产业链条上下游延伸、产业集群内外部对接,促进大企业裂变、小企业聚变,打造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尽快实现万亿产值规模。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扩容升级。推进九江经开区调区扩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申报国家级园区,试行一区多园、“飞地经济”模式,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以专业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科技、会展经济等产业突破发展,推进货物集散、水陆联运与换装、中转、仓储等现代物流业扬优发展,高标准建设物流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加快物流配送市场、大型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和特色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以港口为中心、连接长三角、辐射湘鄂皖、服务全省的物流枢纽。以精细化品质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八里湖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培育特色商贸街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中介组织、家庭服务等产业。以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现代传媒、新媒体等文化产业。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强“庐山天下悠”品牌打造和形象宣传,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区域协作,构建环庐山旅游经济圈、环西海旅游经济圈,沿长江旅游经济带、沿鄱阳湖旅游经济带的“两圈两带”全域旅游格局。以庐山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建成一批有品位、上档次的重大旅游项目,加快庐山西海、石钟山等景区创5A,支持武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发展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主题旅游,发展以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为主的乡村旅游,推动我市旅游向“全域、全季、全业”拓展。

  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壮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现代农业兴起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在稳定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打响鄱阳湖水产“一蟹一虾”、环庐山和环西海“一花一果”、山区茶叶“一红一绿”等生态农产品品牌。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商为主的智慧农业。加大培训力度,把职业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加快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2.大力建设“双创型”城市,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认真落实创新驱动"5511"工程,突出放大人才、技术、资本“新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加快要素集成,优化双创生态,建设“双创型”城市。

  构筑双创人才高地。实施人才“尊优计划”,强化尊重人才、优待人才的措施,让各类优秀人才在九江享受最高的礼遇、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企业家是最重要的人才之一,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大引才、育才、聚才、用才力度,深入推进“浔才回家”和“双百双千”人才工程,采取“领军人才+团队”“人才+项目+资本”“假日专家”等方式,重点引进前沿技术型人才,加快聚集科技创新型人才,柔性使用高端流动型人才,大力培育技能实用型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服务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育才引才由“体制内”向“社会面”拓展,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均衡发展,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传统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步伐,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加强创新合作。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大力推进行业性科创平台、企业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投资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一批科技园、产研园和孵化园。支持共青城创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全力对接和组织好国内外创新创业大会和大赛。探索建立高校、院所、企业专利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使创新成果在我市更多、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金融主体,支持本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继续发展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贷公司等机构,推进现代金融产业向中央商务区集聚。借力资本市场,强化资源培育,强化政策激励,强化专业服务,加大力度推进我市本土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债券融资,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双创,推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发展,促进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融合。

  全面推进大众创业。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活市场、放开空间,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大力推进创业园、创业基地、特色小镇等建设,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和创业群体。鼓励多渠道创业,支持本土人才大胆创业、大学生为主的青年自主创业。实施“浔商回家”计划,推进返乡创业。探索建立“智力报偿”和“容错”机制,鼓励人才“离岗创业”,为初创者和创客提供“起跳板”和“缓冲垫”,使九江成为创新人才争相向往、创业激情充分迸发、创优成果高效转化的创客乐园。

  3.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构筑内陆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一个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发展空间就越大,集聚要素的能力就越强。以敢开放、真开放、全开放的胸怀和气魄,建设开明开放九江。

  深入拓展开放平台。大力推进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优化沿江空间布局,完善沿江开发体制,全力突破重大项目,择优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推动沿江经济协作区、沿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申报建设九江综合保税区,推进整车、肉类、水果、原木等特定商品指定口岸建设,建立新型口岸通关模式,扩大口岸开放范围,提升岸线利用水平,形成充满活力和张力的沿江开放开发新局面。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和赣江新区建设,支持共青城、德安、永修相向发展,打造赣江新区核心组团,促进沿江沿路联动发展。大力推进高铁、高速、航道、航空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动联运、内外互动的双向开放大通道;推进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工程,加快公用码头、疏港通道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多式联运的航运中心。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扎实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平台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发挥地缘、商缘、人缘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地区等经济板块,推进产业互补、机制互融、政策互接。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合作对接,扩大在浔投资。完善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优势产品拓展境外市场。

  打造一流投资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金”的理念,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优环境永远在路上。持续推进“降成本、优环境”行动,强化企业投诉中心、“工业110”服务功能,健全常态化的政企“茶叙会”等帮扶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打破隐形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坚持“项目为王”,营造一流的项目建设环境。一切为项目让路,一切为项目服务,继续推行项目代办、即时调度等机制,使项目引得更多、落得更快、建得更好。创新政务服务,构建一流的便民服务环境。大力提升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效能,积极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微信便民服务,构建“一网式”便民服务平台,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预算公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运用PPP模式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投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打造山水名城、激发县域活力、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构建核心带动、多点支撑、有机联动的城镇体系,形成各具特色、融合互动、竞相发展的区域协调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带动力。按照“大山大水大九江”的定位,“揽山入城、拥江抱湖”,推动“新老联建、八赛联接、九沙联体、产城联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加强规划编制,注重对城市立体空间、平面轮廓、整体形态、历史遗存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提升城市园林品位、湖泊水系和绿化、亮化、彩化、美化质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快“撤县改区”步伐,促进九江县、湖口县、瑞昌市、庐山市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推进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让更多人在九江就业、创业、置业。加快“建美丽九江城”,大力推进浔阳区、濂溪区、经开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全面提升老城区形象;突出完善八里湖新区功能,推进中央商务区、高铁新区规划建设,打造城市地标;完善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综合换乘系统,谋划建设城市轻轨,建成新城与老城、进城与出城、中心城与卫星城的快速通道;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立足惠民便民,新建改造一批绿地小游园、健身小广场,一批菜市场、便民超市,一批边街小巷、免费公厕,一批停车场、公交候车亭。加力以“做文明九江人”为主题的城市管理,倡导文明出行、文明生活,树立城市文明形象;坚持人文、人本、人性的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构建权责分明、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体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赋予县(市、区)更多自主权,壮大县域经济。做强做实产业,支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做美做优县城,用现代城市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县城,突出特色品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做大做活中心镇,培育发展小镇经济,建设一批新兴工业重镇、商贸物流强镇、旅游度假名镇和生态农业大镇。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按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要求,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全覆盖,让美丽乡村多起来。加强村庄规划与管理,注重体现地域特色,强化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展现山水田园风光。加快推进以“七改三网”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民群众在美丽文明的家园中生产生活。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加强生态保护。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强源头水系、森林湿地、生态廊道保护,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构建沿长江、环鄱阳湖、沿修河、环庐山的生态安全保护网。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探索制定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让破坏生态环境的“任性”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推进生态工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和工地扬尘防治。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推进水面保护和河湖整治区域联动,建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加大江河湖库堤防升级、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强化矿山恢复治理,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广绿色建筑。鼓励创建绿色环保企业、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工业绿色化、生产循环化、产业智能化发展。依托山江湖城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中医养生、老年体育、养老服务等大健康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决不搞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决不搞以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搞“要钱不要命”的发展。

  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崛起,必须一鼓作气,一往无前。我们坚信,当历史的车轮驶过2020年,九江必将以崭新的形象崛起于赣鄱大地、长江之滨,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豪迈进发!

  四、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九江全面崛起,根本目的是让百姓更加幸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率先全面小康,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问题解决好,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1.生活更加宽裕。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首先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援助,提高就业能力。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修水、都昌为主战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让24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父老乡亲如期脱贫、同步小康。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居住更加舒适。安居才可安心,乐居方能乐业。把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好,使住房困难家庭有房住,住得好。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调控商品房,用好保障房,限制实物房,停建集资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深山区、湖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异地移民搬迁。建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及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缓解购房压力。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居住品质和水平。

  3.出行更加便捷。城市少堵车、好停车,乡村不堵车、好会车,步行少弯路、走平路,乘车少等车、少换乘,是群众出行的普遍期盼。深入实施“畅通工程”,规划建设城市快速通道,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支路支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提高公交分担率。加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扩建慢行绿道、盲道。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特别是拥堵点的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抓好公共停车场建设,切实缓解停车难。加快国省道、县乡公路、乡村道路改造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发展镇村公交。

  4.教育更加公平。现在“上学”不是问题,但离“上好学”“好上学”还有不少的差距。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加快和规范发展学前教育,满足“两孩政策”带来的入学需求。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城镇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推动九江学院晋升九江大学,支持共青科教城建设。重视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教育,让困难群体上得起学,特殊群体有学可上。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5.身体更加健康。身体是最大的财富,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加快健康九江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医疗机构。推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全民医保市级统筹,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6.社会更加和谐。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加快法治九江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开展“七五”普法,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大力创建平安九江,加强综合治理“三项建设”,构筑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事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评。加强信息安全设施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7.精神更加富有。让老百姓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办好一批具有一流品质、广泛影响的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具有九江风格、九江特色的文艺精品,塑造一批具有九江底蕴、九江气质的文化品牌。加大对九江文化保护发展力度,挖掘萃取精华,赋予时代内涵,讲好九江故事,传播九江好声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只有新起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站在群众的角度,体会群众的难处,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盼望的具体事情,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一件一件地把它办好,让全市500万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九江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证九江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强化班子整体功能,建设合心合力、善治善为的坚强领导集体。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提高干部选用精准度,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不让“实在实干者吃亏、碌碌无为者占位、投机钻营者得利”。健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重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带着深厚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高度重视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党建+”思路,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深化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少数党员“不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的问题,让基层堡垒强起来。加大对事业编干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力度,打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强化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关爱基层干部,关心困难党员。

  4.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若干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紧盯作风问题的新形式、新动向,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大力开展庸、懒、散问题治理,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把担当作为考量责任的检测仪、衡量能力的试金石、度量业绩的主标尺,让敢担当的干部“腰杆硬”,让善作为的干部“心不悬”,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完善惩防腐败体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四种形态”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各个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真正让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以党内监督带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纪委依纪开展工作,不断深化巡察和派驻监督,形成反腐败工作的强大合力。

  6.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子去干事创业。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工作,支持政协依章履行职能,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大力推进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注重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筑牢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工商联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同志们,过去五年的艰辛奋斗,推动了九江赶超进位;未来五年的跨越崛起,更需要我们奋力担当。我们的岗位承载着组织的重托,我们的努力影响着九江的未来,我们的作为关系着人民的福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