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访百岁老人蔡君岑
作者:九江一中 时间:2009-5-19 点击:15301


撰文/罗文霞

    蔡君岑先生是九江市区最年长的老人,他1906年6月出生,今年已是103岁高龄。他是当今在世的惟一亲近过蔡公时烈士的亲人。蔡公时烈士是他的叔公,比他大20多岁。5月5日上午,在九江市一马路工商银行宿舍,记者见到了蔡君岑先生。他精神矍铄,口齿清晰,听力依然很好。

老人的蔡公时情结

    上世纪20年代初,十六、七岁的蔡君岑和父亲为了谋生,到广州找到蔡公时先生,在叔公家里住了两年。后来经蔡公时举荐,蔡君岑进入黄埔军校二期读书。蔡公时经常教育他:“要爱国、要革命。”陈炯明叛变后,蔡君岑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第二次“讨陈”东征,在战斗中他的大腿被子弹射穿,不得不结束在黄埔军校的学业。出院后,蔡君岑伤势仍需休养,蔡公时便把侄孙接到家里调养了很长一段时间,工作之余,亲自照料他的医药起居,无微不至。

    伤势痊愈后,蔡君岑回到九江,重新回到高中读书,后来考取了武汉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蔡君岑在武汉做了几年法官,后又回到九江教书,最后在九江市委党校退休。

    蔡君岑回忆道:“公时叔公的毛笔字写得相当好,可以悬着手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当时,叔公曾两次东渡日本,日语很好,在广州的大元帅府里给孙中山做秘书,涉及日本的事宜,孙中山大多是通过蔡公时斡旋。”

    1928年5月3日,由于日寇挑衅,炮轰济南。当时的中央政府便派蔡公时出任山东外交特派员公署主任。蔡公时被日寇削鼻、割耳,整个头部和胸前被鲜血染红,在极度痛楚中,他仍大声怒斥敌人。蔡公时先生殉难济南时,其子女只有几岁,现在见过蔡公时,能记起蔡公时烈士生前琐事的亲属便只有蔡君岑老人。蔡公时烈士惨遭杀害的消息传到家乡,家乡的亲人个个义愤填膺。蔡君岑组织大家在九江四码头的蔡家祠堂举行了悼念仪式。

    为了宣传蔡公时烈士的英雄事迹,1991年,蔡君岑联合九江地区的蔡公时亲属,与蔡公时的儿子蔡今任联系,促成了民革九江市委会和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在九江甘棠公园修建了蔡公时纪念碑,碑上铭刻着蔡公时生平事迹,并塑有烈士遗像,以垂范后世。蔡公时的儿子和女儿失散多年,互不相认,也是通过蔡君岑数次从中联络才得以相认。

    “中国人可杀不可辱!”这是蔡公时留给后人的精神。而蔡君岑回报蔡公时的是永久的追念和那屹立的英雄纪念碑所表达的情怀。

幸福的家庭生活

    蔡君岑老人和夫人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夫人在世时,蔡君岑经常搀着夫人在校园里散步,路过食堂时,他们会从食堂选剩的、丢弃的菜根菜叶中,挑出还能吃的带回家去。困难时期,他带着未成年的儿女挖野菜、捉田鼠,让孩子们识别一切可供食用的野生动植物,培养他们应对一时困难的能力。

    蔡君岑牢记蔡公时“要爱国、要革命”的教导,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亲属能参军的都送去参军,他的弟弟、他的年长的儿女曾经都是军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蔡君岑住北京的弟弟家里,当时弟弟用车带他到北京各处游玩,他不去。弟媳给他做好吃的,他生气,说他不是去吃东西的。他整天把自己圈在书店里,包括外文书店,每天扛着一摞书回来。他还托家里亲戚给他买回很多外文书,包括《西塞尔内科学》等等。

    他曾经用英文给家人写信,然后又会像批作业一样把家人的回信改好寄回来,他在哈佛读博士后的外孙女,中学时代也曾用外语和他通信。

    他曾经说,对子女他要采取“四不主义”:即“不批评、不指导、不希望、不要求”。他对孩子们不提任何要求,不要求他们为自己做生日,不要求他们一起团年,他担心他们互相攀比。

学生眼中的蔡教师

    由于目睹蔡公时的学问、人品,蔡君岑毕生追求知识,他几乎教过所有的中学课程,还曾经是地理学会理事。他的学生、武汉大学毛治中教授生前曾说:“蔡老师当年是九江地区的大才子。”

    记者采访老人时,正逢老人的学生桂海泉医生来看望老人。桂医生说,蔡老师是位学识非常渊博的“活字典”,是九江一中解放后的第一任校长。当年九江一中的著名的“三蔡一汤”,蔡教师就是那其中一“蔡”。蔡老师少年时曾在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的私塾读书,他精通英、日、俄三种外语,及中国古典文学。桂海泉学医后,碰到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英、俄医学类的文选,都会来向蔡老师请教。

    改革开放之初,蔡君岑老人退休在家没事,觉得不能辜负人生,便找来邻近的孩子,教他们学英语。他教英语和别人不一样。首先,他不收学费,谁来他都教,包括中小学生和准备考职称外语的人员。其次,他不讲时间,你什么时候来,他什么时候教。即使正在吃饭,他也会马上放下饭碗,给人批作业,教人朗读。第三,孩子们学得久了,他会拿出自己的糖果饼干,这个一块,那个一颗地分给大家吃。

    那时他的生活除了清早起来,绕南门湖走一圈,然后听听广播之外,整个白天,他是不讲规律的。孩子们一来,他便融入到他们中间。他吃饭也很简单。家人吃饭时,盛上一碗饭,每种菜各夹上一点,送到他手上。他就坐在门外院子里,一边教孩子,一边吃饭。必要时还放下碗筷,指导孩子们学习。即使饭菜凉了,他也不在乎,照样吃。孩子们一拨一拨地来,他却是一个人从早教到晚,仍然陶然自得。周围的人也都乐意把孩子送到蔡爷爷这来学习。这种生活直到蔡老师早几年下楼不方便了,才算终止。

    难怪他的学生桂海泉说:“蔡老师恨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爱学习,都成为有学问的人。” 

    说起九江解放60年来的变化,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人清楚地记得,刚解放那会,九江市最高的建筑就只是能仁寺的宝塔,如今九江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安享晚年,膝下子孙承欢,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原载《九江日报》2009年5月15日)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