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江教育:记者笔下的九江一中——近十年来国内报刊关于一中报道系年
作者:九江一中 时间:2002-11-1 点击:13833
周明学
 
  我校创建于1902年,是九江地区最早的现代公立中学,前期为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所创办的濂溪书院,直接历史已百年,间接历史近千年。在10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从严从实的办学传统,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特别是近十年,我校大胆改革、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办学特色,从而成为一中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办学成果最丰、社会声誉最好的时期之一。十年来,我校不仅受到了九江地区莘莘学子的特别青睐,而且也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媒体的格外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国内外报刊报道、介绍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及其成果的有120多次,其中国内大的报刊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小学管理》等,省内的报刊有《江西日报》、《江西青年报》、《江西教育科研》、《江西人事》等,市内的报刊有《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修水报》、《九江教育》等,国外的有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报》等。在一中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梳理近十年来国内报刊有关一中的报道,透过这些报道,探寻新闻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轨迹,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关于我校内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的报道
  
  20世纪90年代,我校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先后实行了三大改革。1993年,在全市率先实行教职工全员工作聘任制,1996年底在国家、省、市三级人事职改部门的指导下,试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改革,1998年又在教职工的积极推动下,实行中层干部民主评议、民主选聘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特别注意发挥教职工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教代会、民主党派的意见,所以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目前,教职工全员工作聘任制已在全市学校普遍推行,专技职务评聘管理改革在全市事业单位普遍推开,中层干部民主评议、民主选聘制度在市部分重点中学推行。2001年,我校利用名校品牌效应,与海南省晨光实业集团合资创办了九江民办晨光中学。这些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先后有100多所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同仁来我校考察改革的做法与经验。
 
  国内报刊相关报道、介绍的主要有:
  《九江日报》1994年1月26日“桃李满园分外香——记前进中的市一中”;
  《九江日报》1994年5月9日“一中获目标考评第一”;
  《九江日报》1994年7月4日“九江一中推行教师聘任制见成效”;
  《江西日报》1994年7月27日“九江一中推行教师聘任制见成效”;
  《文汇报》1994年7月13日“一泓活水入校园——九江一中推行聘任制见成效”;
  《中小学管理》1995年第7、8期“江西省九江市一中教职工聘任制试行条例”;
  《江西人事》1997年第1期“推行聘任制  强化内部管理”;
  《新华社地方广播稿》1997年第17期“江西九江一中实行教师聘任制优胜劣汰”;
  《中国教育报》1998年10月23日“强化竞争  融合情感”;
  《九江日报》1998年11月11日“九江一中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九江日报》1999年3月11日“市直教育系统学校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特别介绍了我校的具体做法);
  《九江日报》1999年4月21日“九江一中聘任制向纵深发展”;
  《九江日报》1999年4月21日“市直学校和庐山区中小学全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特别介绍了我校的具体做法);
  《九江日报》2000年12月12日“在党的关怀下奋进——记民进九江一中支部”;
  《九江日报》2001年3月12日“九江民办晨光中学奠基”;
  《九江日报》2002年3月21日“旭日从晨曦中冉冉升起——九江民办晨光中学走笔”。

二、关于我校实行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及其成效的报道

  当前,素质教育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模式、方法却见仁见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考?如何育人?如何办出学校特色?这些问题已成为所有关心教育的人们特别关注的焦点,也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校即开始探索在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重点高中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所以,我校把课程改革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1995年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体,任选课、活动课为补充的新课程体系的课改总体思路,1996年校第五届教代会正式通过这一课改方案并付诸实施。199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两省一市进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试验,肯定了我校以往的课改方向是正确的,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2000年两省一市首轮课改总结表彰大会上,我校获得了国家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的表彰。新世纪伊始,第二轮课改在全国11个省市铺开。我校在已有课改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的课改思路。2000年底,我校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西省中小学“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实验基地,主管教育的胡振鹏省长亲临我校授牌。课程改革不仅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新局面,而且对各方面工作都起着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治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受到了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课改以来,我校学生已两次夺取全省高考状元桂冠,2001年升入北大、清华有10位同学。我校学生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三星智力快车”、“幸运52”等节目,学生研究性学习论文已有多篇正式发表。

  国内报刊对此的报道计有:
  《九江日报》1993年8月20日“跨越彩虹——记我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程芳”;
  《九江日报》1994年4月6日“市一中兴起‘计算机’热”;
  《九江日报》1994年5月11日“市一中已有8名优等生保送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
  《九江日报》1994年6月29日“蓓蕾初绽——记首届宋庆龄基金奖获得者谈恩华”;
  《九江日报》1994年8月24日“胡钧:玩出个‘理科状元’”;
  《九江日报》1994年9月4日图片新闻:市一中学生参加94’全国地学夏令营活动;
  《九江日报》1994年9月14日“市一中今年获丰收”;
  《九江日报》1995年8月16日“十名高考优秀生获殷氏基金会奖励”(其中有我校学生黎思奇、江明、张柏波、张桔波);
  《九江日报》1996年8月14日“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记全市高考理科状元董宜丰”;
  《九江日报》1997年8月10日“从此岸到彼岸——九江市一中转轨侧记”;
  《九江日报》1997年11月12日“游佳获《半月谈》中学生奖学金”;
  《九江日报》1997年11月22日 “双料冠军苦与乐”(我校捧回市八运会足球冠军金杯);
  《九江日报》1998年9月24日“我市夺得省十运会比赛足球冠军”(参赛队员来自我校);
  《九江日报》1998年10月29日“浔城学子喜获好名次”(我校聂可同学获全省演讲比赛高中组二等奖);
  《九江日报》1999年9月27日“我市举办大中专、中小学校国庆大合唱比赛”(我校获中学组一等奖);
  《九江教育》2000年第1期“勇攀高峰的九江一中”;
  《九江日报》2000年7月9日“直击高考”(我校张安老师评点语文试卷);
  《九江日报》2000年8月14日“谁赢得了‘殷氏奖学金’”(其中有我校学生张明俊、孙俊、李翔、梅松、梁杰、张幸)
  《浔阳晚报》2000年8月17日“九江一中高考全面丰收”;
  《浔阳晚报》2000年8月21日“九江一中高考取得骄人成绩的‘秘决’——不拘一格塑人材”;
  《九江日报》2000年9月19日“陶艺走进一中课堂”;
  《九江日报》2000年9月23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九江一中推行素质教育纪实之一”;
  《九江日报》2000年9月28日“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九江一中推行素质教育纪实之二”;
  《九江日报》2000年10月1日“自我教育成为校园建设主体——九江一中推行素质教育纪实之三”;
  《九江日报》2000年10月7日“学生减负  教师加压——九江一中推行素质教育纪实之四”;
  《九江日报》2000年10月21日 “九江一中受教育部表彰”;
  《九江日报》2000年10月27日“全省读书活动我市选手获佳绩”(我校江鸿同学获高中组命题作文比赛一等奖);
  《九江日报》2000年11月2日“九江一中黄金星同学在央视连获两项冠军”;
  《九江日报》2000年12月25日“省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挂牌”(省市领导胡振鹏、刘上洋等出席我校受牌仪式);
  《九江日报》2001年1月2日图片新闻:九江一中学生铜管乐队演奏;
  《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1、2期“世纪风采:江西省九江一中”;
  《光明日报》2001年6月9日“以学生为主体——江西省高中课程改革纪实”(介绍了我校的校本课);
  《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11日“高中课改  为素质教育助力”(介绍了我校的校本课);
  《九江日报》2001年7月26日“我市高考成绩昨日公布”(理科最高分得主:黄金星);
  《浔阳晚报》2001年7月28日“704分打破省高考纪录——记摘取省理科桂冠的黄金星”;
  《今日家庭报》2001年8月1日—8月7日“高考‘状元’背后的故事”(该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当年高考江西省理科第一名黄金星);
  《浔阳晚报》2001年8月3日图片新闻:3000元奖给高考状元黄金星;
  《九江日报》2001年8月22日“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黄金星学习方法);
  《浔阳晚报》2001年9月3日“理科状元黄金星再传喜讯:夺得‘幸运52’擂主”;
  《九江日报》2001年9月3日“黄金星:央视放异彩”;
  《浔阳晚报》2001年11月21日“我们见到了流星雨”(我校组织住校生观测流星雨);
  《价格月刊》2002年第5期“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三、关于我校德育工作的报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德育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形成了初、高中纵向衔接、分层递进,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队建设、校园文化互为一体的育人格局。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德育先进校、示范校,校团委1991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十大红旗团委、1999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国内报刊相关报道有:
  《九江日报》1991年9月10日“端正办学思想坚定办学方向——市一中发挥优势  努力办好示范性重点中学”;
  《九江日报》1991年10月4日“市一中团委荣获全国‘红旗团委’称号”;
  《江西青年报》1991年10月30日“丰收不在田野——九江市第一中学团的工作纪实(一)”;
  《江西青年报》1991年11月2日“丰收不在田野——九江市第一中学团的工作纪实(二)”;
  《江西青年报》1991年11月6日“丰收不在田野——九江市第一中学团的工作纪实(三)”;
  《江西青年报》1991年11月9日“丰收不在田野——九江市第一中学团的工作纪实(四)”;
  《江西青年报》1991年11月13日“丰收不在田野——九江市第一中学团的工作纪实(五)”;
  《九江日报》1994年3月18日图片新闻:市一中学生参加“爱心献社会”活动;
  《九江日报》1994年6月7日“正是英雄出少年——记‘舍身救人的好学生’刘庆锋”;
  《九江日报》1994年10月26日“春风化雨点滴归心——市一中爱国主义教育有声有色”;
  《九江日报》1994年12月2日“市一中团的工作生机勃勃”;
  《九江日报》1996年1月24日“市一中举行社区教育座谈会”;
  《九江日报》1996年5月7日九江市第一中学团委荣获九江市先进团支部称号;
  《九江日报》1996年10月23日“润物细无声——九江一中公寓文化建设侧记”;
  《浔阳晚报》1997年9月29日图片新闻:九江一中高一新生接受军训;
  《九江日报》1998年9月16日“九江一中组织学生开展学军系列活动”;
  《九江日报》1999年3月11日图片新闻:九江一中组织部分学生赴新火车站参加学雷锋义务活动;
  《九江日报》1999年4月7日“市一中注重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九江日报》1999年4月11日“废墟上的誓言——九江一中学生赴圆明园学院学习纪事”;
  《九江日报》1999年5月26日“九江一中强烈谴责美轰炸我驻南使馆”;
  《九江日报》2000年3月18日“九江一中团委组织师生学习易红华”;
  《九江日报》2000年6月5日“六·五环境日期间宣教活动多”(介绍我校环保宣传);
  《九江日报》2000年6月6日图片新闻:市一中师生参加浔城环保行;
  《九江日报》2000年6月26日图片新闻:市一中等在烟水亭广场联合举办戒毒咨询、宣传活动;
  《九江日报》2000年12月23日图片新闻:市一中学生参观“侵华日军暴行大型图片展”;
  《九江日报》2001年3月9日“市一中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
  《江西科协》2001年第1、2期“九江市一中师生参加(反对邪教)签名活动”。
 
四、关于我校师风师德建设、名师业绩的报道
 
  我校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一方面,向老师们提出了由“工匠型”向“学者型” 转变的要求,并为实现这一转变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师风师德建设,先后制定了《九江一中教师职业道德六不准》、《九江一中行风建设八承诺》等规章制度。从我校不仅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也诞生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谌的知名教师。
  
  国内报刊报道的有:
  《九江日报》1991年10月4日“我市又有10名教师喜获‘特级教师’称号”(其中有我校胡智老师);
  《九江日报》1994年4月27日“不是春晖  恰似春晖——记市劳模九江一中高级教师毕涵江”;
  《九江日报》1994年9月7日“桑榆晚景再映霞”(我校廖可珍老师事迹);
  《九江日报》1995年9月13日“爱的感动——一位班主任的故事”(我校姚宝燕老师事迹);
  《九江日报》1996年4月27日图片新闻:九江一中积极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扶贫帮教活动;
  《九江日报》1996年5月22日“市一中‘红五月’活动红红火火”(我校部分师生到庐山区赛阳乡凤凰村扶贫助学);
  《九江日报》1998年12月9日“市一中特困生衣食无忧安心学业”;
  《九江日报》1999年4月23日“九江一中教职工捐助灾区学生”;
  《九江日报》1999年5月25日“我市又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我校殷敏如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九江日报》2000年1月10日“最美不过夕阳红——记退休教师廖可珍”;
  《修水报》2000年6 月4日“城里老师  山里娃惦记您”(我校李青等教师到修水白岭镇中支教);
  《九江日报》2000年12月11日“九江一中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
  《九江日报》2001年2月15日“市一中、三中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九江日报》2001年3月14日“市一中入选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
  《九江日报》2001年5月16日“中科大教授来一中传经送宝”;
  《九江日报》2001年6月5日“北大领导来一中交流联谊”;
  《九江日报》2001年9月10日“以读书为乐  以教书为责”(我校冷旭日老师事迹);
  《浔阳晚报》2001年9月10日“培育‘名牌’的老师”(我校冷旭日老师事迹);
  《九江日报》2001年9月13日“我市又有一批教师喜获殊荣”(我校李恂生副校长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五、关于我校校庆科技文化节的报道
 
  1995年我校抓住每年11月11日校庆纪念日这一契机,举办了首届校园科技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八届。每届校园科技文化节持续一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以各类文体、科技、游娱、学术讲座为主要活动内容。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节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开拓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国内报刊相关报道的计有:
  《九江日报》1992年11月8日“热烈庆祝九江一中建校九十周年”;
  《九江日报》1992年11月14日“九江一中迎来九十华辰”;
  《九江日报》1995年11月26日“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空间”(介绍我校93周年校庆活动);
  《九江日报》1997年11月12日“九江一中喜迎九十五周年华诞”;
  《九江日报》1998年11月21日“九江一中校园文化节丰富多彩”;
  《九江日报》1998年11月25日图片新闻:九江一中校园文化节别开生面;
  《九江日报》2000年9月18日“九江一中北京校友会在京成立”;
  《九江日报》2000年11月13日“市一中庆祝建校九十八周年”;
  《九江日报》2001年11月14日“市一中庆祝建校九十九周年”。
 
  六、关于我校校园硬件建设、综治工作的报道
 
  校园硬件建设是学校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具体表现之一。近年来,为迎接千强评估和百年校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大力推进校园建设进程和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充实更新了实验设备,新建了微机室、多媒体学习室、多媒体投影室、软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600个座位)、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陶艺室、服装设计室、英文打字室、美术室、音乐室、铜管乐器等设施,扩建了图书馆(藏书6万册)。2栋学生公寓可容纳1100人住宿,学生食堂可供1500人用膳。校内体育活动场所齐备,有400米跑道的足球场1个,排球场3个,网球场1个,篮球场5个。投资约800万元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心”即将竣工。
 
  我校始终坚持把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次被评为市、区综治先进单位,并荣获“江西省文保先进单位”称号。
 
  国内报刊相关的报道有:
  《九江日报》1994年2月1日“刻在心中的希望——九江一中‘于村楼’竣工典礼侧记”;
  《九江日报》1998年11月18日“九江一中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九江日报》1998年12月9日“夜擒偷车贼”;
  《九江日报》1999年1月20日“九江市一中第二学生公寓破土动工”;
  《九江日报》1999年1月27日“九江市一中食堂管理出新招”;
  《九江日报》1999年3月17日“九江一中电教硬件建设初具规模”;
  《九江日报》1999年4月3日“全市开展中小学生消防教育”(在我校进行了灭火演习和救护训练);
  《江西日报》1999年4月14日“九江一中综治工作见成效”;
  《九江日报》1999年12月31日“我市‘世纪狂欢夜’将上中央电视台”(该活动在我校体育场隆重举行);
  《九江日报》2000年1月20日“我市人防教育生动活泼”(我校举办“庆元旦‘三防’知识竞赛”);
  《江西广播电视报》2001年第1期(总第1050期)“迈向现代化的九江一中”。
 
  注①:近十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西省教育电视台、九江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也对我校作了多次报道,本文只搜罗了国内报刊对我校的报道。
 
                                                                                 (原载《九江教育》2002年第4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九江日报:把职业做成事业——访江西省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